每年中高考前后,很多学校都会举办成人礼,让毕业生从一场仪式开始,转变自己的身份和责任。
这些年来成人礼的花样越来越多,既有传统文化的发掘,又有精致华丽的舞会,很多学校也将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融入其中。不过,也有人认为,成人礼如果太过于重视仪式感,有“作秀”之嫌。
成人礼应该怎么办,才能给青春留下一个完美的印迹?
有肯定
毕业季少不了仪式感
“2011年高考之前,我们学校给高三毕业生办了一场成人礼,我到现在都印象很深。”
“90后”市民陈露记得,当时“成人礼”这个概念还很新鲜,学校发出通知后,自己和同学们都非常期待。“那场成人礼是和高考动员会结合的,先是在操场上让毕业生宣誓,还邀请了比较出名的校友回来做动员。我们站在操场上,穿着校服,身边是同窗好友,心里想着高中的点滴时光,心情还是很激动的。”陈露说,成人礼结束后,学校请大家吃了一顿饭,就在学校的食堂里。已经盛好饭菜的餐盘在长条桌上摆好,每人还有一个“奢侈”的大鸡腿。“那顿饭有很多同学吃着吃着就流泪了,好像在那一刻我们真正意识到了什么是成长、什么是告别。”
现在回想起来,陈露觉得当时的成人礼是那样朴实无华,但情感真挚。翻看着现在每年毕业季关于成人礼的内容,各种精美的蛋糕、华丽的礼服,让她觉得现在的学生更加幸福,“说明现在大家对于成人礼越来越重视了,更希望用难忘的仪式感,让学生完成成长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陈露说。
你认为举办成人礼是否有必要?近日济南日报记者发出了调查问卷,50.47%受访者认为有必要,28.03%受访者认为没有必要,还有21.5%受访者表示无所谓。
市民秦女士的儿子今年读高二,学校为高三毕业生举办了成人礼,秦女士也对明年儿子的成人礼很期待。“我觉得成人礼象征着一个人从青少年过渡到成年,这个仪式会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发生了改变,今后就要承担更多责任,要给自己未来的选择做出决策。”秦女士说,她打算在明年的成人礼上给儿子送上一份成人礼物,让他感觉到自己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员。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1.03%受访者认为,成人礼可以加快学生角色的转变,57.94%受访者认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2.17%受访者认为可以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一些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仪式上,还能够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
有质疑
有些成人礼“变了味”
中国古代就有“成丁礼”“成年式”,是古时青年跨入成年阶段举行的仪式,形式因民族不同各具特点。现在,成人礼成了一种集体性的活动。
搜索近段时间的新闻不难发现,成人礼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的学校挖掘传统文化,为学生穿上汉服、手持竹简,一边学习传统文化一边完成角色的转变;有的学校给孩子们举办成人舞会,一张张青春的面孔化上漂亮的妆容、穿上精致的礼服,留下一张富有仪式感的照片;有些学校通过举办晚会的形式,让孩子们在一场party中向高中生涯告别……还有一些初中也展开了类似的活动,命名为“成长礼”。
尽管成人礼已是当下必不可少的活动,但有些形式并不被买账。
最近,郑州一所高中举办的成人仪式上,家长打扮成了年老的模样,孩子们被蒙住眼睛带到会场,然后摘下眼罩与“垂垂老矣”的父母直面相对。学校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激励他们为了给父母一个安定的晚年而更加努力学习。不过,这场仪式被一些网友贴上了“作秀”的标签。有的网友说,“等我的孩子长大了,我会告诉他,不必为了爸爸妈妈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有的网友说,“这种形式会让小孩精神内耗,责怪自己,觉得自己不好好学习就是对不起父母”……
还有一些形式也让部分家长觉得不合适。“我在网上刷到很多高中办的成人礼,要求孩子们穿礼服、西装,有些学生穿着比较大胆,我认为这在学生阶段是不应该提倡的。”市民杜先生认为,成人礼的主角应该是孩子本身,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角色的转变和肩上的责任,而有些形式大于内容的成人礼,难免会变成攀比的名利场,“不光孩子们穿得太隆重,有些家长在仪式现场送花、送礼物,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压力,成人礼不该变成孩子们过早接触成人社会规则的第一场仪式。”
珠宝、奢侈品、重工礼服、定制款高跟鞋……在社交平台搜索成人礼,这些元素并不少见。有网友质疑,成人礼变了味儿。
有期待
庆祝也该有更多花样
成人礼真的只是一场仪式吗?有着30余年教龄的老教师陈方勤认为,成人礼不应该被简单归纳为“作秀”。
“尽管有些人可能会将这场仪式当作炫耀的机会,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成人礼仍然保留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陈方勤说,成人礼既是个人的庆祝,也是家庭的庆祝,它为亲友们提供了一个祝福、支持和认可孩子的机会,也给孩子提供了认识自我、接受社会角色的机会。“在现代社会中,成人礼的形式和庆祝方式可能因为地域文化和个人观念的不同有所区别,有些人喜欢参加盛大的庆祝活动,也有些人更喜欢私人的仪式,无论形式如何,我们都应该理解和尊重。”
的确,在年轻人越发追求个性化的当下,一些富有个人色彩的成人仪式更受欢迎。前不久,一位四川凉山的少年扫了一辆共享单车,开始了长达5000公里的骑行,这就是他送给自己的18岁成人礼。历经60天,他成功抵达了新疆西极乌恰。这位小伙表示,自己骑行结束后想去当兵,守卫祖国的边疆。这场别样的成人礼,让网友纷纷点赞。
网友“爱以你之名”分享了自己的成人礼——从14岁到18岁,在她的低谷期,一位歌手的音乐让她勇敢起来,变得敢与父母沟通交流,还站上了学校的舞台。她给自己的成人礼,是高考后18岁生日的当天,用攒了许久的零花钱去参加了偶像的见面会,给自己今后的人生旅程加油打气。
成人礼以什么样的形式举办比较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40.19%受访者更希望以家庭为单位给孩子庆祝,27.1%受访者希望由学校组织一些有教育性、感召性的活动,14.02%受访者认为应该由孩子自己决定庆祝形式,18.69%受访者表示形式无所谓,关键是要让参与者真正有所改变。大家期待的成人礼主题中,成长、责任、青春等都是热门选项。
==街采==
市民 崔女士
5年前,我们学校办了成人礼,虽然流程比较简单,但我还是印象很深刻,校长的讲话也激励了我很久。我觉得成人礼不应该太过形式化,毕竟每个人的18岁都只有一次,成人礼最重要的是能鼓励着我们走好今后的每一步。
市民 缑同学
我今年读大二,高三的时候学校办过成人礼,是与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一起办的。我认为对高三的学生来说,这种仪式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意味着一个人从学生走向成年人的世界,让我们完成角色转换,扛起自己肩上的责任。
市民 王女士
我是“00后”,没有经历过成人礼,但在网上看过不少,心里还是很羡慕的。我觉得太过隆重的成人礼也有引发攀比的风险,学校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和个人意愿,决定举办的形式和内容,这样才能让大家都不留遗憾。
==微观点==
以仪式感激发责任感
新疆网
成人礼自古便是一种重要的仪式,它代表着少男少女达到成人年龄并从此迈向成人阶段。《周记》记载:“男子二十即戴冠,女子十五即插笄。”所谓“冠者礼之始也”,《仪礼》将其列为开篇第一礼,就足以证明其在传统礼仪中的重要地位。
跨入成年人的行列,改变的并不只是年龄的增长,还有角色的转换、责任的提升、心智的成熟。通过这些形式各异的成人礼活动,让年轻人对生命从稚嫩迈向成熟的过程充满期待。作为一种标志性仪式,成人礼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角色认知的转变,有着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以互联网为例,年轻人往往是网络“生力军”。他们思维活跃态度鲜明,却极易被各种谣言所迷惑。这时候,尤其需要摆正立场、擦亮眼睛、理性判断,以起码的责任意识和道德约束规范自我。
不否认,现实中,不少人认为成人礼作为一种仪式,形式往往大于内涵,因此有作秀之嫌。但如果没有形式的体现,内涵的表达也许很难直抵人心。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成人礼,作为一种标志性的仪式,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角色认知的转变中,是为了凸显强烈的心理暗示。
不论是着汉服、挽发髻,还是放气球、诵经典,抑或是叩拜感恩、接受赐字、握拳发誓,这些形式无一不透露出青少年对成年后所怀的责任敬畏和感恩表达。也时刻提醒着他们,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义务、社会所赋予的责任担当,都将是未来使命。
警惕成人礼形式大于内容
媒体人 龚明俊
本应常态、现代而且简朴的礼仪,一旦过分重视形式,且过分追求复古,就很可能成了花里胡哨的作秀。不管是打着振兴文化的旗号,还是抬出复兴传统的招牌,结果都不好——参与者感到形式大于内容,旁观者也觉得更像一次娱乐活动。
举办成人仪式当然好,但如何办出意义需要琢磨。古时的成人礼有古代形式和内涵,今人的成人礼该有什么形式和内涵?笔者觉得,更应将重点放在承担家庭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做合格的公民等方面,就是说,结合今天的社会需要,确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内涵。强化这些信息,成人礼所起的作用会更大,如果总是强调外观上的特色,这内在的需要就会被轻视,被忽略。
曾有建议指出,结合成人节,创办青少年素质训练基地,以训练营为载体,开展素质训练项目,或积极组织活动,围绕环保、敬老、科普等主题,广泛开展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树立公民意识。这些来自普通百姓的建议,或许创意不奇特,却很切合时代,有实用价值,更能帮助即将成人的少年正确理解“成人节”。
鲁迅说:“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成人节也需要“拿来主义”,不过,要看拿来的是什么,不该拿、不必拿的拿来了,甚至专拿不该拿、不必拿的东西,以求哗众取宠,那就很幼稚很可笑。与其如此,不如来点切合今天和准青年、准公民需要的创新,即使简陋的仪式,也比花里胡哨的好得多。
==神回复==
网友@ssip:不建议过成人礼,因为我没过过。
网友@不吃萝卜的豆豆:咋过,在作业堆里过。
网友@微笑的样子:长大是一瞬间的事情,不是仪式给的。
网友@草莓味的可可:仪式感从娃娃抓起。
==欣视界==
让成人礼更“走心”
每当看到现在各个学校办的成人礼,我都会非常羡慕,谁的少女时代没有过穿上公主裙、高跟鞋参加舞会的梦呢?
不过在刷到这样一个帖子后,我也对仪式感产生了一丝别样的感觉——一位网友投稿给情感博主,说自己学校举办成人礼活动,但父母都在外地不能回来,看到别的同学收到家长送的礼物,同学回送给自己家人的书信和鲜花,她真的非常羡慕。“为什么要这么穷?穷到一天假都不能请。我以为我不会难过,但是现在全年级就我一个人躲在宿舍里抹眼泪。我不是怪父母没有回来陪我,也不是怪他们没有送来礼物,但我真的害怕别人奇怪的目光……”
是啊,总有一些人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里,被光鲜亮丽的场景和面孔伤害。当然这不是成人礼的错,不是任何人的错,只不过在举办类似的仪式的时候,学校是否应该更加充分地去了解学生的需求,掌握每个孩子的情况,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方,成人礼或许会更加隆重、更加华丽,此时,那些特殊的孩子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面貌,参加自己的成人仪式,也需要被关注。
仪式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感受和成长。希望每一场成人礼,既是对少年的告别,又是对成年的拥抱;既是欢乐的party,又是温情的海洋。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ABM59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c289.com/3665.html